智慧馆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 > 网站首页 > > 新闻动态 > > 行业新闻 > > 正文
致敬!两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发布日期: 2021-11-04        阅读次数: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中再添两位科学家——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

此外,拥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经验,以钟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为带头人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

顾诵芬、王大中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中新网,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除顾诵芬、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外,还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

据科技日报,自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共有吴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两位刚刚摘得至高荣誉的科学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

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他还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飞机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多项发展建议,从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层面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直升机等多项武器装备发展建议,从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提出了军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轰炸机等一些技术群的发展建议,围绕航空强国等战略提出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清华大学供图)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具有深厚的为国为民情怀,矢志建堆报国。他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

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王大中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钟南山团队获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据央视新闻,拥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经验,以钟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为带头人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从“非典”到“新冠”,从肺癌到慢阻肺,他们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挽救了无数生命,更在全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是“非典”中首先明确病原并实现世界上最高救治率的团队,对“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防控也起到重要作用。而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以钟南山为首的团队成员更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堡垒。团队搭建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7大国家级平台,助力中国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子峰表示,去年就是我们团队率先团结全国的研究者进行了总结(分析),使得我们在世界上第一个发表新冠(患者)的临床特征,这个文章也是排在前列的高频被引用的文章,说明我们中国(呼吸疾病)的工作经验引导了全世界的“抗疫”的工作认识。

历经半个世纪,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提出了“隐匿性哮喘”“无管手术”“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等国际领先的新理念,并构建了国际领先的评估肺癌复发的分子标记物预测模型及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的社区模式,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诊疗及预后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南山团队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是攻克重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键,以肺癌为例,该团队通过及时筛查确诊治疗,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梁文华提到,以前早期的肺癌是非常难诊断的光靠人去判断的话,可能准确率在全国范围内大概在60%~70%左右,通过加入我们的(ctDNA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到90%(以上)。

从治病救人到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构建呼吸系统疾病科普基地与产学研转化中心。团队在国家疾病防治急需的领域,紧盯国际前沿理念及技术,同时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防诊治手段和药物。他们还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并推动全球呼吸道传染病方面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体系的发展。

梁文华表示,因为现在这些技术的突破,我们跟国际上面的同行交流也会越来越多,每年有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生会来到我们中心学习无管微创的手术。

综合自科技日报、央视新闻、中科院公开资料等

上一篇:重磅!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下一篇:关于开展第二届黄河科技学院科普讲解大赛暨2021郑州市科普讲解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电话:0371-6895 2205

Copyright ©  黄河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20号-1